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共507戶 預計107年1月開放入住
今(10)視察位於健康路與三民路口之【健康公共住宅】在建工程,由都發局及工程團隊簡報說明工程進度。臺北市以積極創新的態度面對臺北市住宅問題,面對近年來房價飆漲、租賃住宅市場不健全及青年人、弱勢家庭等居住課題,已率各都之先推動出租住宅政策,宣示廣建只租不售、高品質的公共住宅。
臺北市政府計畫於4年興建2萬戶公共住宅,【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新建工程】於103年12月17日開工,目前進度超前,已達38.22%,預計於106年9月底完工、107年1月入住。本基地規劃興建地下3層地上14至16層建築物,可提供公共住宅507戶,房型可分為一房型8.5坪(360戶)、二房型16.5坪(100戶)、三房型22坪(47戶),地下室規劃汽車位286席、機車位331席供公眾使用。並於屋頂規劃【城市農園】及休憩空間,促進社區居民農作及交流的機會,同時於低層部規劃設置社會福利設施,包含【松山老人服務中心及老人日間照顧中心】,提供長者更多元之社區照顧、關懷訪視及問安服務,日照可服務70位老人;另設立公辦民營【托嬰中心】,可提供45名嬰幼兒之優質托育服務。
為打造高品質及高水準的公共住宅,本案耐震設計用途係數(I)採用第三類建築物I=1.25,較一般住宅強度I=1.0高,且將取得【智慧建築銀級標章】、【綠建築鑽石級標章】、【無障礙住宅標章】,亦於柯市長上任後要求納入【智慧三表】(水表、電表及瓦斯表),於屋頂設置太陽能板,與市電併聯供地下停車場及緊急照明救災使用,並設置【節能管理】、【安全防災】(門禁防盜管理及環境安全監測等)、【綜合佈線】(FTTH光纖到府及寬頻運輸等)、【資訊通信】(行動通信無死角、視訊連線會議及多媒體公告銀幕等)及系統整合(中央監控及機電系統整合等)等智慧建築要項,我並要求都發局將U-car電動車共享計畫也納入本案規劃,且未來每處公共住宅都將配備智慧三表。
本案在設計及施工過程,導入【BIM(Building Imformation Modeling)】,利用設計模型確認現場之可施工性,以視覺化方式協助現場施作人員進行溝通,降低認知誤差,並透過模型協助現場管理與施作。亦可透過CCTV、電腦或智慧手機經網際網路,隨時監控工地安衛狀況,提高反應預警時效,達成工地零災害的標準,市民可隨時上網查詢即時訊息,達到全民督工、資訊透明化等市府政策;另本基地原屬空軍眷村之「婦聯五村」,設計規劃階段保留部分既有空花磚、木材、瓦片,施工過程妥善保存,並於完工後將舊材料再利用並賦予新意。基地1區東側也預留未來捷運南北線Y35捷運站出口位置,符合TOD政策。
未來本府也將透過嚴謹的把關以提升工程品質,希望達到0公安之目標,相信未來「高品質、高水準」的公共住宅,是市民全體共同的期待。
查詢公共住宅新建工程資訊:http://www.housing.taipei.gov.tw/ph-ae/home